近年各國開始加強減碳方面的承諾,碳捕捉的技術獲得了空前的重視,雖然前景無限,但長期資金不足與推廣速度緩慢,也讓外界替碳捕捉的有效性打上一個問號——未來碳捕捉真的能成為減碳良方嗎?
隨著《巴黎協定》設下的減碳目標檢視期限即將到期,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在今(2021)年3月3日發布的〈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簡介(Technology Brief- Carbon Capture, Use and Storage)報告中明確指出:大規模運用碳捕捉等技術,已經是能源、工業產業刻不容緩的優先事項。
最常見的CCUS應用方式,是在能源與工業等使用化石燃料之固定大型點源處直接進行二氧化碳的捕捉。常見的捕捉方式有兩種:一是利用石灰或氫氧化鉀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沉澱進行;另一種是從大氣中直接捕捉儲存。藉由「負排放」的方式,直接抵銷那些無法有效達成零碳排產業的排碳。
如果不是以現地的方式進行,也可以用管線、船隻、鐵軌和公路運送至其他地方進行使用,或將二氧化碳打入地層中(枯竭油氣井、鹽礦井等),進一步協助排出礦井內的殘餘油氣,現階段的生質能捕捉、利用與儲存(BECCS)技術則已經可以做到在燃燒生質能源時直接進行CCUS。
現階段,全球約有21處CCUS應用設施,大規模的大多分佈於美國與加拿大(美國占將近一半),每年大約可以捕獲4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有些甚至從1970年代至1980年代就已經開始運作了,可說是「超前部署」,德州的天然氣處理廠甚至已經開始藉由捕捉二氧化碳,提供給當地油氣業者做提高原油採收率技術(EOR)的運用。
轉自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231494